當前位置:『 資訊文摘 』->文章正文

京城名吃五味

2018年02月05日  轉載自:烹調(diào)知識·原創(chuàng)版
內(nèi)容摘要:我在鐵路系統(tǒng)工作幾十年,除擔當運轉車長期間每月進京十來趟,作為北京鐵路分局下屬基層單位的工作人員,也總去出差、開會,因此經(jīng)常光顧各種物美價廉的京味名食,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因其價位不斷攀升才逐漸“淡出...
熱門精品廚藝教程推薦:
鹵肉卷餅技術   正宗肉夾饃技術   黃金土豆餅   老濟南把子肉   正宗原汁燉牛肉   涼皮商用教程   果香雞柳棒   正宗麻椒雞商用技術   廚師寶典   夜市新寵芝士黃金薯   網(wǎng)紅臭豆腐技術   驢肉火燒技術   柳州螺螄粉配方   蟹黃鍋巴雞技術   秘方排骨米飯   正宗臺灣鹵肉飯   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術   正宗新疆椒麻雞   醬香米線   鍋巴土豆   香辣肉醬面/米線   臺灣牛肉面   單縣羊肉湯   襄陽牛肉面   楊國富麻辣燙   秘制紅燒肉   麻辣串炸串   青一色特色菜   酸辣粉技術   黃燜雞米飯   千里香餛飩   棗莊辣子雞   重慶麻辣魚   牛雜湯   淮南牛肉湯   麻辣香鍋   過橋米線/砂鍋米線土豆粉   安徽牛肉板面   ...更多

  我在鐵路系統(tǒng)工作幾十年,除擔當運轉車長期間每月進京十來趟,作為北京鐵路分局下屬基層單位的工作人員,也總去出差、開會,因此經(jīng)常光顧各種物美價廉的京味名食,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因其價位不斷攀升才逐漸“淡出”,尤其退休后,再也未曾謀面。思念之余仍感有趣的是,若干名吃之中,有的竟然“名不副實”。

  1. 炒疙瘩

  同事間聊天互相推薦,誰發(fā)現(xiàn)“新大陸”便說與眾人。聞知前門大柵欄一胡同內(nèi)有家專營“炒疙瘩”的飯館,便前去光顧。門臉兒雖小,卻是賓客盈門。

  所謂炒疙瘩,經(jīng)我觀察,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從一塊面團上一個個地揪在柳條簸箕里、如同生蠶豆大小不規(guī)則的窩狀小塊兒,再爆鍋炒之。

  生疙瘩不能粘干面,否則在鍋里起糊,這無疑苛求和面得當,揪下的疙瘩既不粘連還不能太硬,咬著費勁。炒到火候,放入調(diào)料及焯好的胡蘿卜丁、生黃瓜丁,二者大小跟疙瘩差不多。逢到人多時,往往一鐵瓢炒很多再分盤。

  記得20世紀70年代,滿滿一大盤收半斤糧票四角錢(同量雞蛋鹵面時價為三角),端到桌上呈紅、綠、白,嚼起來硬軟適中。我曾學做欲讓老婆孩子品嘗,只因面沒和好,又舍不得倒油(當時每人月供四兩),結果疙瘩全成坨,再也不敢做了。

  2. 罩火燒

  又叫鹵煮火燒,多有賣處。我早年常去的是位于西單以北約五站地的西四一家小店,門口支口大鍋,微火咕嘟著早已熟透的豬大腸、肚、肝、肺及大片炸豆腐,火燒是半“死”半發(fā)面的,隨時往鍋里續(xù),既入味又好咬還不囊;底料錢固定,即兩個火燒(四兩糧票、一角錢)一碗的加收三角,三個火燒一碗的加收五角。

  買時現(xiàn)撈現(xiàn)切,顧客少時,不光各種底料搭配均勻,火燒也切成“井”字形而又不斷底,刀口朝下置于碗中,看似整的,筷子一動便分開。

  我常!昂帷钡鼐椭琢虾壬隙䞍伞岸侇^”,然后來個“湯泡飯”,那湯的味道簡直是無與倫比。

  3. 褡褳火燒

  小館子在大柵欄的另一條胡同里,初時以為“褡褳”是個地名,而火燒則認定是傳統(tǒng)印象中的燒餅之類,豈料滿不是那么回事。原來,“褡褳”取義于舊時一種兩個口都朝中間,用來盛錢裝物的粗布袋子(小的挎于肩上,大者搭在驢背,我姥娘家多有);而“火燒”更是“離譜兒”,竟是類似鍋貼之樣。

  我窺視灶間,見制作者用現(xiàn)成的方形面皮裹以肉餡捏好,放在平底淺邊兒的大鍋里蓋蓋兒燜煎,待端上來一看,每個“火燒”兩端都向外開著口兒,與那口子朝里的褡褳恰恰相反,令人難以將此二者聯(lián)想到一起。但吃起來風味絕佳,于是心想,此物確為用火所燒,叫“火燒”并不枉稱且當之無愧,再說何必計較叫啥名、像不像,好吃就行唄。或許正是應了這個名稱,褡褳火燒早就譽滿京城了。20世紀70年代我常去時,一斤糧票40個價僅一塊四,而如今恐怕“乘以”20也難以打住。

  4. 灌腸

  北京人對其相當喜聞樂吃,據(jù)說始于明朝,慈禧太后曾大加贊賞。起初確將混有蔥姜等佐料及五香粉的淀粉,和成硬塊兒灌入豬大腸,后來或許嫌費事費時費錢,干脆直接做成腸型坨子,但名稱和風味數(shù)百年沒變。

  吃時切成薄片置于平底鍋煎至兩面焦黃,蘸以或澆上咸蒜水(講究不放醬油、醋)。最好趁熱現(xiàn)蘸,不然蒜水泡時略長便發(fā)艮不脆了。

  此味在京城到處有賣,記得當時一角錢一碟,兩毛錢一大盤。攤兒上多般兼賣灌腸坨子,每斤四角八分。我初時買回煎好讓家人品嘗,豈料“上癮”了,幾天沒吃便非常想念,我也把它作為很實惠的美味酒肴。

  5. 炒肝

  顧此名思其義,定然以為是將動物且多為豬的肝臟切片炒之(類似“溜肝尖”),其實非也。跟魚香肉絲一樣,這是我當年常吃的又一種典型的“名不副實”的東西,且其成因無從可查不得而知。

  其實炒肝的主料乃是豬大腸,豬肝只不過象征性裝飾點綴而已,而且絕無炒制過程,完全是燉煮至爛熟切成韭菜葉寬的環(huán)形,再添加佐料、淡勾淀粉,為伴吃大餅、油條或蒸包等主食的“稀料”。

  我多去西四的一家路邊小館,盡管總是排隊,但舀得挺麻利,一毛錢一碗(大米稀粥時價二分錢一大碗,但收一兩糧票)。

  記得2011年八月美國副總統(tǒng)戈登訪問北京時,午餐“內(nèi)容”之一便是炒肝。我頓生感慨:此乃吾等平民百姓經(jīng)常所食之物,若無美譽,何以能令美利堅的大人物亦對其產(chǎn)生濃趣而欣然食之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文轉載自:烹調(diào)知識·原創(chuàng)版

熱門精品廚藝教程推薦:
鹵肉卷餅技術   正宗肉夾饃技術   黃金土豆餅   老濟南把子肉   正宗原汁燉牛肉   涼皮商用教程   果香雞柳棒   正宗麻椒雞商用技術   廚師寶典   夜市新寵芝士黃金薯   網(wǎng)紅臭豆腐技術   驢肉火燒技術   柳州螺螄粉配方   蟹黃鍋巴雞技術   秘方排骨米飯   正宗臺灣鹵肉飯   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術   正宗新疆椒麻雞   醬香米線   鍋巴土豆   香辣肉醬面/米線   臺灣牛肉面   單縣羊肉湯   襄陽牛肉面   楊國富麻辣燙   秘制紅燒肉   麻辣串炸串   青一色特色菜   酸辣粉技術   黃燜雞米飯   千里香餛飩   棗莊辣子雞   重慶麻辣魚   牛雜湯   淮南牛肉湯   麻辣香鍋   過橋米線/砂鍋米線土豆粉   安徽牛肉板面   ...更多

轉載該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如不同意轉載或涉及版權、內(nèi)容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(lián)系,以便可以立即刪除;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(nèi)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僅作參考。

金牌教程推薦

聯(lián)系
我們

手機
訪問

手機掃描二維碼

收藏
網(wǎng)站

頂部